40faz6lNj4f qinzi.huanqiu.comarticle实用的育儿心理学效应 ——“白熊效应”/ebggoaf45/ebi39m4up/ebi39uvki你是否发现,你家的小幼崽成长到某个阶段后,会一改之前的“岁月静好”,变得越来越难对付?的确,人类幼崽有个特点,就是当他们“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之时,即便是爸妈爷奶眼中的“天使宝宝”,也会变得不再顺从爱和你对着干,这就是妈妈们都知道的“Terrible 2和Horrible 3”到了。这个阶段里的孩子,越是和他们说“不行、不要、不可以做什么”,他们只会更叛逆,越来越难管教。其实,不止是2-3岁的孩子会这样,6岁孩子,青春期孩子也是如此,哪怕是成年后的我们,不论是自己或是别人说“不要去想”或者“不要去做”时,都会诱发内心的一种抵触情绪。大家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有时越是想要忘掉越是反复回忆,越是告诉自己要睡着,越是睡不着。......PART1 这是为什么?其实,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心理诉求。而以上说的这些,就是心理学上说的“白熊效应”。“白熊效应”,又称“反弹效应”。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对人类思维抑制影响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曾被白熊惊吓或伤害过的参与者不要再去回忆当时害怕或痛苦情景,也不要再去想那只白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却出现强烈“反弹”,参与者们脑海里很快浮现出一只白熊,并不断回忆当时的恐惧经历。实验结论: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被要求不要去想或做一件事时,我们的注意力已经成功地“扎根”到这件被告知“不要想或做”的事情上了。没办法,心理学家指出,人类大脑的思维轨迹就是这样设定的。PART2 面对“白熊效应”,爸妈和孩子如何沟通会更有效?1、语言上减少负面表达孩子都是情绪感应机,当你着急、焦虑想要掌控他们时,他们便会心生抵触情绪。这时,尽量减少说否定词,减少催促和命令语气,将“不行”、“不可以”、“快点”等否定词,换成一种正面的,陈述事实的说法。比如比起说“不要躺着看书对眼睛不好”,可以换成“坐起来看书会更好”。比如上学要迟到了,比起说“你快点,总是么拖拖拉拉”,不如换成“上学时间要到了,你还有具体的哪几件事没做”。……若你和孩子已经有过一场“对抗”,孩子当下情绪很激动时,先等孩子情绪平复下来,再和他们沟通。2、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从心理学层面讲,孩子出现对抗及其他问题行为其实都是在满足自己的“归属感”和“自主感”需求。所以,在沟通时,不如适时放权,让他们自主做选择。比如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征给予他们对应的选择,下表列举了一些例子,仅做参考:3、让孩子承担后果在孩子承受范围内,让他们承担自己选择带来的后果,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不适,但适当的挫折,也是成长必须的养分呐。写在最后: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你家的小魔兽并不是故意和你对着干哦,只是孩子的情绪脑尚未成熟,需要你们的耐心等待。若真的爱孩子,为孩子好,就请别老想着要如何“教育”他们,而是在尊重他们的成长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给予他们这个阶段所需的爱与引导,孩子便能自然生长的很好。最最后,对于成年的我们来说,想要免受“白熊效应”的影响,那就是:没什么比顺其自然更好的办法了,记忆可以靠努力,而淡忘只能靠顺其自然。时光飞逝,孩子马上会迎来Ta的下一岁,所以,好好陪他们在当下体验每一个阶段的挑战和乐趣吧。参考资料:【1】周一海,提防“白熊效应”【J】,科学养生,2016(02):29-30。【2】《正面管教魔法书》,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9年。【3】贾蕾,初探格赛尔的“成熟势力”心理发展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启发【J】,大学时代论坛,2006(02):44-45。1605167225332责编:蔡婕环球网-亲子频道1605221400000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be2edad721d023c584064a169e275f47.png
你是否发现,你家的小幼崽成长到某个阶段后,会一改之前的“岁月静好”,变得越来越难对付?的确,人类幼崽有个特点,就是当他们“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之时,即便是爸妈爷奶眼中的“天使宝宝”,也会变得不再顺从爱和你对着干,这就是妈妈们都知道的“Terrible 2和Horrible 3”到了。这个阶段里的孩子,越是和他们说“不行、不要、不可以做什么”,他们只会更叛逆,越来越难管教。其实,不止是2-3岁的孩子会这样,6岁孩子,青春期孩子也是如此,哪怕是成年后的我们,不论是自己或是别人说“不要去想”或者“不要去做”时,都会诱发内心的一种抵触情绪。大家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有时越是想要忘掉越是反复回忆,越是告诉自己要睡着,越是睡不着。......PART1 这是为什么?其实,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心理诉求。而以上说的这些,就是心理学上说的“白熊效应”。“白熊效应”,又称“反弹效应”。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对人类思维抑制影响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曾被白熊惊吓或伤害过的参与者不要再去回忆当时害怕或痛苦情景,也不要再去想那只白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却出现强烈“反弹”,参与者们脑海里很快浮现出一只白熊,并不断回忆当时的恐惧经历。实验结论: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被要求不要去想或做一件事时,我们的注意力已经成功地“扎根”到这件被告知“不要想或做”的事情上了。没办法,心理学家指出,人类大脑的思维轨迹就是这样设定的。PART2 面对“白熊效应”,爸妈和孩子如何沟通会更有效?1、语言上减少负面表达孩子都是情绪感应机,当你着急、焦虑想要掌控他们时,他们便会心生抵触情绪。这时,尽量减少说否定词,减少催促和命令语气,将“不行”、“不可以”、“快点”等否定词,换成一种正面的,陈述事实的说法。比如比起说“不要躺着看书对眼睛不好”,可以换成“坐起来看书会更好”。比如上学要迟到了,比起说“你快点,总是么拖拖拉拉”,不如换成“上学时间要到了,你还有具体的哪几件事没做”。……若你和孩子已经有过一场“对抗”,孩子当下情绪很激动时,先等孩子情绪平复下来,再和他们沟通。2、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从心理学层面讲,孩子出现对抗及其他问题行为其实都是在满足自己的“归属感”和“自主感”需求。所以,在沟通时,不如适时放权,让他们自主做选择。比如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征给予他们对应的选择,下表列举了一些例子,仅做参考:3、让孩子承担后果在孩子承受范围内,让他们承担自己选择带来的后果,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不适,但适当的挫折,也是成长必须的养分呐。写在最后: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你家的小魔兽并不是故意和你对着干哦,只是孩子的情绪脑尚未成熟,需要你们的耐心等待。若真的爱孩子,为孩子好,就请别老想着要如何“教育”他们,而是在尊重他们的成长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给予他们这个阶段所需的爱与引导,孩子便能自然生长的很好。最最后,对于成年的我们来说,想要免受“白熊效应”的影响,那就是:没什么比顺其自然更好的办法了,记忆可以靠努力,而淡忘只能靠顺其自然。时光飞逝,孩子马上会迎来Ta的下一岁,所以,好好陪他们在当下体验每一个阶段的挑战和乐趣吧。参考资料:【1】周一海,提防“白熊效应”【J】,科学养生,2016(02):29-30。【2】《正面管教魔法书》,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9年。【3】贾蕾,初探格赛尔的“成熟势力”心理发展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启发【J】,大学时代论坛,2006(02):44-45。